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毛主席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学习笔记

2018-9-9 05:16|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43229| 评论: 3|原作者: 远航一号

摘要: 今天,我们重新学习毛主席的这篇经典著作,为的是结合当前中国的阶级斗争实践,初步地概括当前中国阶级斗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据此对当前左派内部关于一些具体工作的分歧提出意见。

毛主席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学习笔记

 

            毛主席的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原是根据毛主席在陕北红军大学(即抗大前身)的上课教材写成的,总结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经验教训。在这篇著作中,毛主席深入浅出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概括了当时中国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

            今天,我们重新学习毛主席的这篇经典著作,为的是结合当前中国的阶级斗争实践,初步地概括当前中国阶级斗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据此对当前左派内部关于一些具体工作的分歧提出意见。

 

战争的规律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第一章中,毛主席开篇便说: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这里,毛主席列举了战争规律从一般到特殊的递进关系。

        今天,中国的一切初步地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的进步分子所进行的斗争是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有多种形式、多个方面,但是在本质上、归根结底,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并且,我们是中国人,不是别的国家的人,我们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情形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进行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因此,我们必须研究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情形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

            毛主席说:“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了一个事物的规律,就可以将这种规律用来为人们的实践服务。认识了战争的规律,就可以打胜仗。认识了阶级斗争的规律,无产阶级就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就可以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   

            要研究、了解某一个事物的规律,就要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以及那个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事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

        在第一章第三节中,毛主席以战略和战役、战术的关系为例说明了“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全局是组成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但是在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上,全局是决定性的:“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关系到全局的指导规律,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的实践经验(各个局部),但是它并不直接等同于人们的经验,而是要从长期、反复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

            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人们的实践能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于客观的实际。

            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毛主席说明了使我们的主观认识尽可能地符合于客观实际的方法:

 

                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这些,就是后来所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逐步接近客观真理的过程。

            在这里,毛主席将古代军事家孙子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做了阐释。毛主席批评了那些“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指出他们“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也常常有“鲁莽的专凭热情的”积极分子,因为缺乏详尽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对于几个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相互关系之间的科学分析,从而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或者经受不住周围人士的鼓动,而采取了实际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有损于无产阶级的步骤。

 

现代中国阶级斗争的特点

            在第二章中,毛主席回顾了到1936年为止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光荣历史。今天中国的左派队伍,还没有这样的光荣历史。不过有一点要说明,那就是,按照当时的理论观点,毛主席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沿用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说法。今天我们知道,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那时的中国共产党是有大量的革命工农积极分子参加(主要是革命的贫苦农民)、但是主要是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政党。

            另一方面,虽然今天中国的左派队伍还没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国已经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无产阶级队伍。这个无产阶级队伍将是在中国(也可能是在世界上)进行第一次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可靠的社会基础。

            在第三章中,毛主席总结了当时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并且指出,这四个特点规定了红军的基本的战略战术:

 

  那末,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以为有四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性 。。。

   现在把这个问题分开来看一看: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数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一国支配的殖民地是有区别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中国是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民众。

   所以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经过了一次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不但基本地规定了我们政治上的战略和战术,而且也基本地规定了我们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

   第二个特点是敌人的强大 。。。

   第三个特点是红军的弱小 。。。

   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第四个特点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这个特点是第一个特点的必然结果。这个特点产生了两方面的情形。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战争虽然是处在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反动时期,然而是能够胜利的,因为它有共产党的领导和农民的援助 。。。

   另一方面,则和国民党成了尖锐的对比 。。。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两方面。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着,即是说,既有顺利的条件,又有困难的条件。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许多规律都是从这个根本的规律发生出来的。

 

            今天,我们研究和从事中国的阶级斗争,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现代中国(这里所说的现代中国,就是指的资本主义复辟以后时代的中国)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从这些基本特点出发,规定了中国的无产阶级以及向无产阶级靠拢的一切进步分子要遵循哪些战略和战术?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怎样运用这些战略战术?

            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发生了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尽管这次革命失败了,但是它留下的宝贵的经验教训和精神遗产,在工人阶级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中准备了未来革命的起点。

            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九十年代初确立并巩固。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发展为一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的半外围工业国。这个半外围工业国有这样一些特点:它有着一个庞大的工业部门,并且已经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中心;但是它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中主要从事中低价值的出口制造业,因此它的资本积累和利润率高度依赖于对广大廉价劳动力的高强度剥削。为了维持这样的高强度剥削,就需要政治上的专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限制无产阶级和其他被压迫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组织起来的能力。

            另一方面,正因为中国资本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中心,中国也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工业和服务业无产阶级队伍。这后一方面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必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可能性。

            资产阶级的政治专制不仅侵犯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侵犯了其他各被压迫阶级的利益,也侵犯了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就使得客观上存在着在无产阶级、其他被压迫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之间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反资产阶级政治联盟的可能性。因此,也就产生了上述各阶级争夺该联盟领导权的问题。这种领导权的争夺,将决定着这个反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将提出怎样的经济和政治要求,以及这种要求能不能提高到中国资本主义的狭隘界限所不能容纳的水平。

            在资本主义正常发展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政治上最活跃的。因此,各阶级争夺反资产阶级政治联盟领导权的斗争在形式上表现为小资产阶级各个派别之间的斗争。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多数是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小资产阶级的右派既有“民族主义”的派别,又有“自由主义”的派别(即自由派)。其中,自由派作为一种政治派别,代表着城市小资产阶级中与跨国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部分。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向资产阶级要求给与他们本集团以充分的政治自由以及一部分的参政权,以此作为支持资产阶级推行反动的新自由主义“市场化改革”(如私有化、金融自由化)的交换条件。

            在形式上,自由派争取的是全体人民的政治自由。但是这样做,是为了争得各被压迫阶级反资产阶级政治联盟的领导权,并且确保这一联盟的基本要求不超出稍微改变资产阶级统治形式的范围。由于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对特权地位,自由派小资产阶级可以确信,在任何形式上是普遍的政治自由中,他们这个集团将在事实上成为最大的乃至唯一的受益者。

            现阶段,中国已经存在着大量的、广泛的无产阶级经济斗争,但是尚不存在无产阶级的政治运动。但是,中国已经存在着小资产阶级左派的政治运动。这种运动,有可能在将来向无产阶级靠拢,并为无产阶级提供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进而融合到更广阔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中。

            现阶段,初步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各小资产阶级左派团体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向自由派做斗争,争夺反资产阶级政治联盟的领导权。这种斗争,将不会是削弱各被压迫阶级的联盟,而是加强这一联盟;这种斗争,将不会是破坏各被压迫阶级争取到政治自由和形式民主的前景,而是使这种前景变得更加可靠和更加现实。正如1989年的经验所证实的,任何自由派领导的、形式上由各被压迫阶级参加的争取政治自由和民主的运动是必然归于失败的。

 

反围剿和反对政治专制的斗争

            在第四章中,毛主席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形式是“围剿”和“反围剿”,并且指出“围剿”和“反围剿”的长期反复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基本规律。

            相比之下,现代中国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不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是在资产阶级掌握巩固的政权并实行政治专制条件下的大量日常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这样,无产阶级、其他被压迫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经常要面临如何面对资产阶级国家直接镇压的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自由派的基本策略是效仿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另外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进行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或者“公民不服从运动”。那就是,要求资产阶级国家在政治上落实所谓“普世”公认的“人权”、价值观以及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中的纸面条文,并围绕着这些要求组织“公民抗议”,如果因此造成他们其中的一部分积极分子被捕,再围绕着营救被捕人员发动更多、更大范围的抗议。在形式上,自由派通过这种政治抗议活动以及部分人员的牺牲来占领“道德高地”,削弱现政权的合法性(通过“彰显”现政权的行为与宪法和“普世价值”之间的差距)。在实质上,自由派通过这样的政治活动来实现并巩固小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动员,向资产阶级显示自己是一支有效的政治存在,进而作为与资产阶级政治交易的筹码。

            自由派的这种政治动员方式,对于很多小资产阶级左派也是有影响的。一些左派同志,由于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自由派的这种政治动员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因而不了解这种政治动员方式赖以存在的实际的阶级基础,反而机械地模仿自由派的一些政治动员方式,从而不仅不能达到左派的政治目的,反而对左派的政治事业有所损害。

            对过去几十年中国政治史的简单观察就可以了解到,自由派的这种政治动员方式并不是始终一贯成功的,而是在有些时期相对“成功”一些,在另外一些时期就相对失败一些。对于这种资产阶级政治专制“时松时紧”的现象,无论是自由派还是受自由派影响的小资产阶级左派,都不能真正地给与解释,因而往往只能被动地应付这种政治上的周期反复。

            所谓资产阶级的政治专制,并不是说资产阶级国家的警察和其他压迫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国家的镇压力量是受到资产阶级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的,并且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矛盾越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越是迫近,资产阶级国家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加严重。

            因此,资产阶级国家在每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只能根据当时阶级矛盾的具体状况、资本积累的基本要求有选择有重点地使用它的镇压力量。因此,资产阶级的政治镇压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很多盲区,“天高皇帝远”的事实是经常的、大量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夺回了政权的党内“走资派”集团(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切需要巩固自己的政权并为资本主义复辟创造充分的政治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当局对于城市小资产阶级采取了某种怀柔政策,给他们以一定程度上的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以此来鼓励他们配合当局的反毛、反文革的意识形态反革命。但是,因此,也导致了小资产阶级右派政治野心膨胀,并造成了城市工人阶级政治动员的危险。这一危险,最后是经过当局的断然暴力镇压才得以克服。

            九十年代,是一个政治上比较黑暗、沉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小资产阶级右派实际上接受了体制内小伙伴的角色。在他们的配合下,资产阶级向城市工人阶级大举进攻,完成了大部分国营企业的私有化,打垮了老工人阶级。

            到了本世纪初,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感觉自己的统治已经比较巩固,稍稍缓和一下阶级矛盾对于保持稳定统治是比较有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胡温政权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口号,对于左、右派的“民间团体”都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

            到了2008年以后,形势有了新的变化。2008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于资产阶级的信心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此后的几年,左派领导的群众斗争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新兴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到2012年以前,这种群众斗争的浪潮已经发展到迫使整个统治集团对于“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发生动摇的地步。

            2012年的政治变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2012年以后,各小资产阶级左派团体公开、合法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了。尽管如此,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仍然在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积累的矛盾迅速增长,资本家利润率迅速下降。到了2014年以后,已经迫使沿海各省的制造业资本家纷纷关厂撤资。到了2015年,资产阶级国家已经不得不直接介入,打击抓捕一线的工人积极分子。

            近期的打击南方“劳工NGO”的行动是上述镇压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即从镇压一线的、较无背景的工人积极分子发展到镇压有一定背景的、得到跨国资本某种庇护的自由派工运积极分子。

 

资产阶级政治专制存在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政治专制,作为一种特定的资产阶级统治形式,其存在与否是有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当这种历史条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时候,资产阶级的政治专制便不再能够维持下去。

            一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一方面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斗争和压力,另一方面改变统治形式对于资本主义积累也比较有利,于是资产阶级逐步用“自由民主体制”代替了政治专制。这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少数核心国家(主要是在北美和西北欧)的政治演变历史。无论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历史和现状来说,这都是一种特殊情况而不是普遍情况。然而,中国的自由派和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左派,由于对世界资本主义历史和现状的无知(以及一部分人的有意歪曲),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核心国家的特殊的政治历史演变情形认定为是资本主义国家一般的发展规律,并且认为“自由民主体制”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未来。这种幻想将被中国资本主义未来的实际发展所打碎。

            第二种情况,是在外围、半外围的一些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一方面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斗争的高涨使得资产阶级政治专制无法维持下去;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工人阶级又不能掌握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并将斗争发展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而资产阶级也没有力量建立起稳固的“自由民主体制”并恢复资本积累的有利条件。这是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其中比较严重的,就发展为所谓“失败国家”,这在中东、中亚、非洲、南亚都是比较普遍的,目前正在向欧洲、拉丁美洲蔓延。

            第三种情况,可能主要发生在某个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大的半外围大国。还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斗争的高涨使得资产阶级政治专制无法维持下去。但是,与第二种情况的区别是,由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以及工人阶级政治水平的跃进,工人阶级能够掌握群众斗争的领导权并领导各被压迫阶级的群众突破资本主义的狭隘界限,将斗争发展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取得这种胜利的前提,是工人阶级而不是小资产阶级右派掌握群众斗争的领导权。如果是后者,那么斗争的前途,将不是稳定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体制”,而是长期无法克服的积累危机和政治、经济的僵局;严重的话,会造成国家解体和社会的全面崩溃。只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才能打破这种僵局。

4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元疆 2018-9-10 09:14
左派就是两点:一戒主观主义,二戒机会主义。
引用 茅矛 2018-9-9 21:06
深切缅怀人民的领袖毛主席!
引用 redchina 2018-9-9 05:19
这篇文章原是2016年元旦发表于本网的红色中国新年笔谈:http://redchinacn.org/portal.php?mod=view&aid=28850
过去几个月在广东深圳发生的佳士工人争取建立工会的斗争与全国各地青年左派积极分子所发动的声援佳士工人建会的斗争,一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严重的教训。这里,应该明确指出,这次斗争虽然是初步接受了马列毛主义的左派青年领导的,但就经济斗争来说是失败的,而所要求的工人自主建立工会的权利,并没有超过一般资产阶级政治自由的范围。不仅如此,正如以往自由派以要求资产阶级当局实现其纸面上承认的“民主”、“自由”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动员手段频频遭到失败一样,左派模仿自由派这一斗争策略也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以要求统治当局遵守宪法、法律字面上的意义来发动政治动员的工作方式,带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色彩,是无产阶级斗争尚不普遍、尚不发达条件下的产物。今天,在总结了新的斗争经验和教训以后,所有同志、特别是青年同志,认真努力学习毛主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一著作,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9:53 , Processed in 0.0179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