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时期生产发展的伟大成就及原因-激流网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8年,为毛泽东时期。在这短短的近三十年间,我国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接近资本主义国家三四百年的历程,原因就是毛泽东时期的生产建设走的是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道路。

一、伟大成就

以1566年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或者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起点,到197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发展历经三四百年,经过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到以核能、航天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业阶段。而毛泽东时期仅仅用了不到三十年就接近了现代化的工业阶段,不仅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还放了人造卫星。生产发展的这种成就,是在原有基础差、外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取得的,应该说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最伟大的成就。

1.实行农业集体化,发展协作力

实行农业集体化,不仅解放了受私有制束缚的个体劳动,形成了集体劳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更由于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实行了集体所有,为充分发挥协作力准备了物质条件。

旧中国遗留下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使用的是手工工具,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这种“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已经停滞了千年以上。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提出“组织起来”,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最后落脚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协作”这样一种新的生产力(参看《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一章《协作》、第十二章《分工与工场手工业》),打破了几千年农村“田园风光”的幻想,对土地等生产资料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在一家一户的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大自然的奴隶,小农经济根本无力改变自然面貌,只能“靠天吃饭”,不可能进行“改天换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集体化之后,劳动力组织起来,土地又实现了公有,出现一个“改天换地”的群众运动,尤其是在毛泽东革命路线和“农业学大寨”口号的指引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A.兴修水利

修水库。短短的二十多年,8万多座水库拔地而起。以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为例,整个库容6000万方,比颐和园的昆明湖大20倍,需动土石方230万方,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由于先后集中了约40万人参加劳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协作,仅仅用了160天时间就胜利完成。这样的大工程,在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的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即使是像大寨大队筑坝造梯田那样的工程,小农经济既没有那么大的劳动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的经济实力去完成。只有在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加上集体经济统一使用劳动力,形成了成百上千人的劳动协作,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地换天”的大工程。

扩大灌溉面积。农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近2亿公顷,增长到1978年的4.5亿公顷,翻了一倍还多。(《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97页)就是说,几千年积累的灌溉面积,还不及毛泽东时期二十几年建设的成绩大。

治理大江大河。我国是一个农业国,水患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尤其是黄河、淮河的水患特别严重。“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是普遍、严重而有历史性的。据历史记载,我国自公元前206年到1936年共2142年间,发生过较大水灾1031次、旱灾1060次,几乎平均每年一次大水灾或旱灾。据不完全资料统计,1928年华北、西北、西南等区十三省普遍遭旱,受旱县占全国县份1/4强,灾民达1.2亿人,农产品收获量不足二成,很多地方颗粒无收。1931年全国大水,仅长江、淮河流域即有1.2亿亩受灾,水稻损失占常年总产量的38%,棉花损失占常年总产量的24%。清代267年中间,就发生了旱灾201次。到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水利失修,山林破坏,旱灾更加严重。”(1957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经过亿万农民的奋战,“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治理”,还有河南林县修建红旗渠之类的伟大工程。农民群众为此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劳动!农业集体化以后,几乎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民工上堤修堤筑坝,投入了大量的“活劳动”,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秦国的李冰父子领导修建了都江堰、灌溉了川西平原,受到人们的千年赞赏。但是,和毛泽东时期水利建设的成就相比,就逊色多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这些成就,不仅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增长提供了条件,而且造福后代,直至今日,我们还在吃着当年农田水利建设的“老本”!

B.耕地改造

耕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实现了集体所有,为改造土地提供了可能;而集体经济统一使用劳动力,又为改造土地提供了物质力量和条件。农业集体化以后必然出现改造土地的高潮: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洼地改造、改良土壤、合理深翻、建设“海绵田”等,各种改造土地的农田基本建设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大寨大队虎头山的梯田、海绵田就是改造农田方面的典型代表。我曾在山东省安丘县石家庄大队进行过调查,对该村的生产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成就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可供大家参考。

这些农田水利建设都是在极端落后的手工工具条件下完成的。当时,不仅没有机械、没有现代的运输工具,就是最简单的轴承也很少,全靠农民肩挑人抬(叫“扁担炖肉”)的简单协作完成。资产阶级学者把我国农民群众污蔑为“蚁群”,把农民群众的简单协作叫做“人海战术”。亿万农民群众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依靠协作力量,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兴修了八万多座水库,扩大了灌溉面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的奇迹,不仅在我国的农业史、而且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C.农业生产的增长

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副、渔的产品总量)1949年仅326亿元,1978年达到1459亿元,增长了3.48倍。其中,我国的粮食产量1949年为11,318万吨,1978年增长到30,477万吨,增长了约1.7倍,年平均增长3.5%(《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49、158页),基本上解决了我国9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1949年,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说过:“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转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510页)而毛泽东时期,我国的农业沿着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发展,不仅解决了建国初期5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基本解决了20世纪70 年代9.6亿人的吃饭问题,生活水平还逐步提高,并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D.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52年我国农业机耕面积仅13.6万公顷,1978年扩大到4067万公顷,增长了298倍。1952年,灌溉面积中,机电灌溉面积为31.7万公顷,仅占1.6%,到1978年机电灌溉面积达到2489.5万公顷,比1952年增长了77倍还多,机电灌溉面积在全部灌溉面积中达到了55.4%。195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仅7.8万吨,那时广大农民还不“认”化肥,被称为“肥田粉”;到1978年,化肥施用量达到884万吨。1952年农村用电量仅0.5亿度,到1978年则达到253.1亿度。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不仅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而且科学实验也在农业中逐渐普及。一些公社、大队、小队纷纷建立了科学实验队、组,科学种田得到了推广。山东省石家庄大队的实验队购置了仪器,可以对土壤进行定点化验,帮助队长指导生产,年均亩产稳定在1800斤的水平。

总之,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

E.社队企业的发展

在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以后,生产队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队、公社还促进了农村工副业的发展,一批社队企业迅速崛起。队办工业的产值由1971年的38.8亿元,增至1978年的17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3.6%上升到11.7%(《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50、151页),开创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农民离开农业生产,转移到工副业,但人不离开公社。

总之,短短的二十几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死沉沉”的小农经济海洋,逐渐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的繁荣、幸福的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公有制、农业集体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发展,还使农村中的一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战线,并就地发展了农村的社队企业,大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2.现代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