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毛泽东对大同世界理想的探索

2019-1-22 11:54| 发布者: 水边| 查看: 35937| 评论: 1|原作者: 萧绍良|来自: 投稿

摘要: 总而言之,毛泽东倡导的“大同境域”是一种成功地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逐步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前提下,实现人性解放、人人平等、社会公正公平,通过不发达阶段到达较发达阶段的发展,达到世界范围内“天下为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状态。

    

        毛泽东对大同世界理想的探索

              萧绍良

 

毛泽东(18931226日~197699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书法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18931226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99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49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之为主席,所以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国际著名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的著作《毛泽东传(MaoA Biography)》论证给出的公式:毛泽东秦始皇孔子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证明毛泽东超过了拿破伦、丘吉尔、罗斯福、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等20世纪的伟人,还证明毛泽东文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现代先进文化的融合发展,更明毛泽东思想继承、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古典优秀政治经学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毛泽东是当今世界无人能及的世界超级政治经济学大师。

两千几百年来,在中国进入私有制、阶级社会、充满阶级剥削、压迫和革命斗争的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和探索,都一再提出并推崇了大同世界的理想,毛泽东受此影响颇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造的理论,并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多有艰辛探索和卓越建树。

一、毛泽东大同世界理想的历史源渊

毛泽东大同世界理想的来源,源远流长,集思广益,历经两千多年诸多仁人志士的不断探索,并由空想逐步创新发展为科学,实属不易。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

毛泽东最初接受的是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私塾教育,两千多年前西汉著名学者戴圣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礼运》篇中提出的天下为公社会理想,使毛泽东早就产生了对大同世界的萌想。之后毛泽东创新发展了洪秀全均贫富的太平天国理想。从《井冈山土地法》中的土地共同耕种,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到1950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中所规定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再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都表现出对洪秀全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还传承并寻找实现康有为、梁启超所构想的世界大同之途径。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表达《大同书》主要理论,即一切生产资料归全世界人民共同所有;全球统一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如农业劳动者收入约分十个等级,工商业劳动者收入约分二十个等级;取消现存国家,成立全球政府,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甚至微观至家庭,其中也有去家界具体的操作建议。康有为采用国学的语言如去财产界限,与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不谋而合,而且早于十月革命而提出。虽然他出身于封建社会,但留学归来,站在全世界的高度,主张的是全球社会主义类型的经济社会模式。仰慕大同世界的个性解放与公正平等,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国家列为恶魔,正是因为毛泽东受到《大同书》中对理想社会的政治、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家庭与婚姻等等的具体描写所影响。所不同的是,康有为寄希望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帝王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因而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毛泽东则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大同理想世界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革命,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而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到达共产主义大同理想世界。

(二)基于三民主义创立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孙中山把大同作为他的理想,试图按照他的三民主义建国,毛泽东当时也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精神鼓舞。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最初是在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后,建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而且自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1924年,孙中山将以往的三民主义进一步阐释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认为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朋友。毛泽东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基本纲领:一是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其关键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政体。毛泽东声称:一九二四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二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关键是走孙中山倡导的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之路。三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关键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也同孙中山嘱托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扶助农工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认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后开始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历史过程。它在民主革命阶段除了与三民主义有相同的部分外,又有高于三民主义的四大优点:一是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纲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是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于最低纲领之外,还有一个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四是共产主义者是理论与实践是相一致的,即有革命的彻底性。由于这些不同,共产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之间就有了差别。

作为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施政纲领究竟是怎样的前景呢?毛泽东在1949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文中对新中国的蓝图及人类进步的远景进行了勾画:未来的新社会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毛泽东在这里指明了实现大同理想世界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确立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社会。二是运用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力量,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并逐渐建立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三是仍运用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力量,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并且指出了两个根本标志,一是不平等的阶级对抗的消灭,从而为实现社会平等公正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二是全世界的大同,而不仅是一国的大同。显然,毛泽东这种实现大同社会的发展模式构架是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及共产主义发展阶段论的,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已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社会实践所证明,并将在未来的实践发展中继续得到证明。

二、毛泽东对通往大同境域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开篇讲到人类进步的远景问题时指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要经过长期努力,创设条件,“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还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为此,毛泽东带领早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在战火纷飞的残酷环境下不畏艰险地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英勇而艰辛的探索。

(一)通往大同境域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四以来的中国民主革命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属于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为实现这条总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1、探讨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

首先,争取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阶级组成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毛泽东对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建立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称赞此为聪明的孙中山明智之举,并将新三民主义定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举行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理论基础。其次,抗战爆发后,又积极争取蒋介石和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定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同时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争取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内的领导权,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动摇性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发展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影响,照搬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搞城市暴动,结果脱离实际,纷纷失败。1927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果断地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于10月中旬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井冈山这块自给自足的革命根据地,就为毛泽东实践他的大同世界理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毛泽东强调公平分配土地的理论,从农村土地改革入手,亲自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土地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以农民个别耕种、农民共同耕种、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三种方式进行分配。分配后的一切土地禁止买卖。除老幼病残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土地分配以乡为单位,以人口或劳动力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实行耕者有其田,农民既有自留地又有集体合作经济,大家过着安稳的太平日子。同时,在政治上强调保护民主权利。实施公平分配土地和保护民主权利制度的结果,使苏维埃政府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积极拥护。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保护革命政权。他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提出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法宝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前进和革命浪潮迭起,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到,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并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正如毛泽东指出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进而系统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成为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各种运动的行动指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证明,主要由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科学理论。

4、探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的而又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国家成立后,又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共同纲领》的精神,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实践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构想。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以及三反五反运动,又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在实行这种第二步革命时,毛泽东于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理念,形成了先通过互助合作实现集体化,然后在集体化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列宁的农业合作化理论。

(二)通往大同境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全国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开始搞社会主义建设,党内不少领导人既急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急于求成,又过于自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探索,就轻率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搞强迫命令、高指标和瞎指挥,掀起浮夸风和共产风,在以此为主要标志的倾思潮影响下,违背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思想政治路线,全国呈现一派经济过热、表面繁荣的景象。大炼钢铁中大量砍伐森林、乱开矿山等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为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祸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左”倾错误和挫折,毛泽东率先发觉,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艰辛纠错。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强调实事求是,艰难带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既及时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又继续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途径。在领导全党纠正“左”倾错误时,毛泽东坚定地强调,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一平二调三收款”,反对平均主义;还要坚持商品生产和交换、遵守价值规律;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凡事留有余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理念。尽管纠错过程艰难曲折,阻力重重,措施落实难,但经过郑州、武昌、上海、成都多次会议反复研讨,弄清出现的“左”倾问题;提倡读“两本书”,澄清思想,统一认识;亲自写信,以《党内通信》直发省、地、县、社、大队、生产队六级干部,耐心说服,力纠错误。毕竟历尽艰辛,下功夫逐步得以纠正,重返正确道路,迅速恢复生产,取得实实在在新成就,并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建树和成功实践的意义。

(三)通往大同境域的实现条件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理想,就必须争取做到: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结合毛泽东的有关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整体考察,使我们体会到,其蕴含如下深刻内容。

1、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以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为主体的统一战线。实现这种大同世界理想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及其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亦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广大劳动人民。不仅团结国内各族人民的力量,还要团结全世界人民的力量,充分发挥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作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结合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总结的革命经验主要有两条:(一)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2、时间条件和实现手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9-1-22 11:55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6:39 , Processed in 0.01567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