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流浪地球》与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2019-2-15 22:4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861| 评论: 0|原作者: 鹿野|来自: 察网

摘要: 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不少人表示“中国已经接近了好莱坞的水平,未来还要把电影提升到好莱坞的水平”。其实,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烂片恰恰是把西方特别是好莱坞当做“导师”与“父亲”之后才充斥电影市场的,未来的电影方向应该是“去好莱坞化”而非“同好莱坞标准接轨”。
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不少人表示“中国已经接近了好莱坞的水平,未来还要把电影提升到好莱坞的水平”。其实,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烂片恰恰是把西方特别是好莱坞当做“导师”与“父亲”之后才充斥电影市场的,未来的电影方向应该是“去好莱坞化”而非“同好莱坞标准接轨”。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鹿野:《流浪地球》与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流浪地球》的票房就超过了30亿。可以说,其又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近来,围绕这部电影,出现了强烈情绪化的、两极分化式的影评。一部分人积极歌颂,强调“必须吹爆”,另一部分人则是强烈反对,认为是“烂片”,甚至应该“禁演”。真正以科学态度进行评价的影评虽然有一些,但是并不多。现在,相信大家差不多应该冷静下来了。笔者在这里也想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一、《流浪地球》是近几年来电影进步的体现

个人认为,不能单单把《流浪地球》的热卖视为孤立的,或者仅作为一种科幻类型片来进行看待,而应该放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进程的角度上。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国的电影市场处于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自从1979年达到观影人次293亿的高峰之后,到1991年已经下降了一半为144亿人次,接下来的十年里更是全面溃败,观影人次下跌到不足1亿人次,好莱坞与香港影片充斥国内市场。虽然到新世纪以后又搞了一系列国产商业大片,观影人次有所回升,但是总的来看更多的是用来“圈钱”甚至“洗钱”的工具,情节混乱、人物病态、造型丑陋、台词尴尬,价值观上也完全以西方的审美接轨,企图拍出“让外国人爱看的影片”……

但是近几年来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有所改变,2017年的《战狼2》刷新了多年以来的票房纪录,2018年又出现了《我不是药神》这样比较关注现实问题的影片,这一切和《流浪地球》一起开始扭转了电影业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正在开启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新浪潮。

而这一场新浪潮当中,吴京无疑是一个扛鼎性的人物。其主演的《战狼2》和参演《流浪地球》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是塑造了比较正面的人物形象。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演员先后是成龙和周星驰这两位香港演员,大陆的电影演员则处于“失语”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大陆电影体现的要么是一种猥琐搞笑人物形象,要么是一种小鲜肉式的“以色示人”的形象。反倒是成龙这种带有幽默感的武打影星或者周星驰这种有一点无厘头,但又历经磨难而不屈服命运的小人物更加符合一般观众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但是吴京改变了这一切,其毫无顾忌的打造“中国英雄”的形象。这种英雄不是西方那种立足于个人主义完全排斥集体的英雄,而是带有一定集体主义色彩,注重同心协力的英雄。这比之成龙和周星驰还要更加胜出一筹,更不要说前一个时代里流行的变态猥琐或者靠出卖色相的流量明星了。

第二是旗帜鲜明的主张爱国主义。

吴京有一句名言“爱国无罪”。应该说,他的影片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从80年代以来某些电影人迎合西方人审美,刻意去展现中国人的丑陋、落后与愚蠢,乃至迫切需要西方先进文明拯救的那种形象。因此,较之刻意给观众看烂片还要掏电影票钱的那些“名家影片”更具有竞争力也就不奇怪了。以《流浪地球》而言,虽然是讲国际合作,但是在其中展示的中国人的自信与力量无疑是热卖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剧情叙事相对合理。

80年代以来,中国某些电影人彻底抛弃了苏联与新中国红色经典的传统,转向以法国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小众文艺片。虽然新世纪以后他们又转向了好莱坞,但是实际上是不伦不类的文艺与商业的嫁接产品,导致剧情叙事非常破碎,让观众感到不知所云。相比而言,《战狼2》和《流浪地球》在剧情叙事上无疑要接地气多了。

二、《流浪地球》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把这种处于一个新起点上的影片过分拔高。其成就只是相对于过去一个时期之内盛行的“烂片”而言的,较之《上甘岭》和《地道战》那种足以传承几代人的经典电影还是有很大距离的。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讨论其中的摄影与演技等要素,只谈一下其思想内容上的问题。

针对这部影片的评论,有些人认为是一部“很不好莱坞”的中国影片,继承了“愚公移山”式的红色传统,也有人认为其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的电影。就笔者个人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前面说过,这部影片加入了一些中国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要素。但是,其并没有完全抛弃好莱坞的模式,甚至很大程度上好莱坞因素重于红色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未来社会的畅想上面。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苏联开创的社会主义红色科幻和好莱坞为代表美国主流科幻,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对于未来社会畅想不同。前者是光明的、进步的,后者是痛苦的、压抑的;前者认为共产主义必然能实现,后者则认为共产主义绝不可能实现。就电影《流浪地球》所展示的未来世界上来看,显然并不是什么更光明进步的先进社会,不要说是共产主义社会,连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其地下城当中的一些情节甚至类似于当代香港和美国的黑帮。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里,人们怎么能够在刹那间形成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这种对于更加进步的未来社会想象力的缺失就导致这个影片的叙事上融入了大量好莱坞式的煽情俗套,许多转折也显得突兀。

其次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上。

红色经典与好莱坞展示的群众形象也是完全对立的。好莱坞当中普通群众是需要超级英雄们拯救的对象,而红色经典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劳动者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就像《地道战》那首主题曲当中所歌唱的:

【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而电影《流浪地球》当中的广大人民群众显然不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式人物形象。其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好莱坞电影当中需要被英雄人物所拯救的形象,主导方面是消极的、被动的,在灾难面前更多的是无力的哭号或者自相践踏,关键的工作主要依赖少数几个人。因此,电影当中所融入集体主义也仍然是残缺的、精英化的。

最后是对于西方资本势力的态度上。

不必笔者多说,红色经典与好莱坞在这方面的对立自然就更明显了。《上甘岭》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敢于旗帜鲜明的表示“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加特林的双曲线》为代表的苏联红色科幻当中也毫不留情的揭露了西方资本势力对于科技操纵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电影《流浪地球》则类似于大多数好莱坞影片,把相关的矛盾都回避了,以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然而事实上,只要看一看西方资本势力现在对和平与发展等国际性问题的做法就很清楚了,它们是绝不可能因为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灾难就放弃自身的现实利益的。只有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影片当中这种回避矛盾的做法也严重削弱了叙事的合理性。

当然,笔者指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一无是处,更不是说其他电影不存在这些问题。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其他的主流电影相关问题较之《流浪地球》更加严重,《流浪地球》已经相对它们好了许多。这些问题只是表明,我们在摆脱文艺界把好莱坞视作中国电影发展方向与标准的思维方式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好莱坞并非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在这里笔者再重点补充一点,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不少人表示“中国已经接近了好莱坞的水平,未来还要把电影提升到好莱坞的水平”。其实,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烂片恰恰是把西方特别是好莱坞当做“导师”与“父亲”之后才充斥电影市场的,未来的电影方向应该是“去好莱坞化”而非“同好莱坞标准接轨”。

好莱坞影片究竟在说些什么,早在30年代的时候鲁迅先生便在《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做出过精彩的点评。全文很长,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笔者在这里只引一下鲁迅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其认为好莱坞影片实际是培养人当“奴才”与“流氓”的:

【上海的日报上,电影的广告每天大概总有两大张,纷纷然竞夸其演员几万人,费用几百万,“非常的风情,浪漫,香艳(或哀艳),肉感,滑稽,恋爱,热情,冒险,勇壮,武侠,神怪……空前巨片”,真令人觉得倘不前去一看,怕要死不瞑目似的。……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看见他们“非常风情浪漫”的爱情巨片,便觉得太太如此“肉感”,真没有法子办——自惭形秽,虽然嫖白俄妓女以自慰,现在是还可以做到的。非洲土人顶喜欢白人的洋枪,美洲黑人常要强奸白人的妇女,虽遭火刑,也不能吓绝,就因看了他们的实际上的“巨片”的缘故。然而文野不同,中国人是古文明国人:大约只是心折而不至于实做的了。
鲁迅著,鲁迅全集  第四卷,同心出版社,2014.05,第229页】

40年代的时候,郭沫若等又举办过一个“漫谈美国电影与苏联电影”的研讨会。茅盾与夏衍都参加了这个研讨会。其宗旨是“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客观公正的评判两国影片各自的优劣”。然而在讨论过程中,却出人意料的出现了“一边倒”情况。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苏联电影要比美国电影强得多,甚至是两个极端,分别是正面与反面教材:

【冯乃超认为“美国电影粉饰现实,苏联电影教人怎样生活”;章泯认为“最高的技巧是真实而充分地表现了现实内容,美国电影却恰恰相反”;邵荃麟认为“美国片的技术也不科学”;周钢鸣认为“美国片宣扬‘格、杀、打、扑’,苏联片表现和平建设”;吴祖光认为“美国片看不到人的希望,苏联片提高了人的情操”;茅盾认为“美国电影歌颂‘酒色财气’,苏联电影表现人民尊严”;马国亮认为“美国电影变成了技术不得其用的说谎工具”;这其中,夏衍对美国电影批评的态度尤为强烈,他认为苏联电影与美国电影各自代表了“上升的”与“没落的”,认为美国社会已经是十足的“心理变态”、十足的“世纪末疯狂”、十足的“人类精神状态的衰落与颓废”,“带年轻人去看美国影片,实际上等于带他们去喝酒、抽鸦片、逛妓院、看淫书”。
参见黎舫:《“漫谈美国电影与苏联电影”座谈记录》,《新文化丛刊》1948 年第 2 期】

其实,如果我们要是不把美国视作“文明”、“先进”的代表,好莱坞还有什么可吹的?不就是靠一些模式化的特效与套路,或者暴力、淫秽、阴谋等低级趣味吸引人吗?不要说其不可能拍出《地道战》这种表现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影片,即使是《战争与和平》和《哈姆雷特》这种古典名著改编的影片,苏联版也不知道甩了美国版几条大街。其在中国广泛流行,就好像宫斗剧和网络玄幻小说的流行一样,不过是资本操控的消费主义营销的产物罢了。

如前文所述,《战狼2》和《流浪地球》开始找回了文化自信,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好莱坞那一套话语霸权。因此,对于《流浪地球》等影片呈现出的新趋势,未来的电影应该做的是继承其中的中国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要素,抛弃其中的好莱坞因素,最终打造出自己的、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电影标准。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1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1:48 , Processed in 0.01604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