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大江大河》中气势恢宏的奋斗精神,为何不能让观众买账?-激流网

不久前,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该剧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个主要人物为核心,并由他们分别代表的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和民企发展为线索,反映改革大潮下的时代风云变幻。

作为一部纪念改革开发40周年的献礼片,其主旋律的创作手法本情有可原,然而由于其唯心的创作理念和明显的雕琢痕迹,使其艺术性、思想性大为受损,沦为一部拙劣的政治供品。应该说这样的效果与其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该剧以现实主义之名,行虚无主义之实。

该剧依然使用主流媒体惯用的套路,以历史虚无主义方式抹黑贬低前三十年,以便更好衬托后四十年。

如有读者指出,宋父仅仅因为解放前曾被国民党军抓去当过两个月的兵,解放后就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的情况是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所谓历史反革命只是解放前的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及敌伪军军官,像宋父这样的情况,只要向政府和组织交待清楚,且没有现行违法行为,一般不会受到歧视,表现好的甚至还可以提拔重用。

还有剧中暗示宋家姐弟双过了高考分数,县里只给一个名额是对出身不好的人的歧视,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即便到了今天,过了高考分数线的考生,也不可能全部被录取。而且1977年高考录取率很低,一家有两个考生上线,只给一个名额的做法也是相对合理的。

另外,该剧开头讲到小雷家砖窑被封,上级不允许农村兴办农副企业,同样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一点很多读者也指出来了。

笔者生于70年代初,对大集体晚期情形尚有记忆。记得当年我们村里兴办了榨油厂、熬糖厂、豆腐厂、小五金等一些小型企业,反倒是实行分田到户后,这些企业要么承包到个人,要么垮掉了。

类似情形还有很多,我们要说的是,该剧要歌颂改革开放本无可厚非,但以歪曲当年历史刻意否定前30年,则明显处心积虑不厚道,同时也表明对自身的不自信。

其次,该剧虽则人物线条众多,但逻辑力量匮乏。

按说这样一部大戏,跨越整整40年,并且反映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应该有着严密的生活逻辑,以反映社会真实。但作者仅凭固有观念和个人意志,任意剪裁人物和情节,给人以虚假造作之感,缺乏逻辑推理力量。

比如写到小雷家搞分田单干,就是脱胎于小岗村故事,且不论小岗村神话是否人为编造及真实的效果如何,单这种拙劣的政治正确模拟,就给人以极度反感。也许作者是为了弥合小岗村自私落后这一短板,又刻意制造了雷东宝这一致富带头人物形象,但分田单干明显与共同富裕背道而驰,所以难免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正如有论者指出的:

我们不难发现《大江大河》的视角依然是精英式的:村办企业的兴起、村民们脱贫致富,主要功劳在于雷东宝为首的几位村干部。剩下的村民是被动接受的,甚至是被拖着走上致富道路的。他们忘恩负义、接受不了新生事物、嫉妒心强——总而言之他们没有任何聪明才智,只充当一般的劳动力而已。[1]

显然小雷家式的共富村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只有像南街村、华西村这样一些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才能获得共同富裕。

该剧中还有许多巧合安排:比如雷东宝正好在路上偶遇宋运萍并帮其捉兔子而一见钟情;梁思申与宋运辉的巧遇并再度相逢;作为凤凰男的宋运辉先后被厂长千金和权贵三代看中而爱得死去活来等等,都有明显的雕琢痕迹,或逻辑不通或缺乏生活基础。与其说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更像一部魔幻剧。

再次,该剧人物塑造看似典型化,实则概念化。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核心。《大江大河》中塑造了三类人物:一是中心人物,如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二是次中心人物,如宋运萍、程开颜、梁思申、老书记等;另外还有众多的边缘人物。这里仅谈谈前两类人物。

作为国企改革者的宋运辉无疑是全剧的核心人物,他最显著的特点是两个字“执拗”,突出表现在背人民日报那一段戏。

雷东宝作为农村改革的闯将,作者赋予他“莽撞而耿直”的性格特点,表现在对宋运萍的爱情追求中的直来直去。

杨巡则是从个体户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反映其谨小慎微、善于经营的性格,从卖馒头开始到南方做生意,揪准机会,一步步发展壮大。

还有程开颜的痴情、梁思申的精明。

由于作者主观上采取概念化模式,为了突出人物典型性格而不惜脱离实际的运用夸张手法,反倒使人物形象呈现脸谱化。

如宋运辉的执拗近乎于不可理喻,其背人民日报的情节很难想象在现实中发生。雷东宝的耿直近乎于鲁莽,他到公社去帮宋家办平反手续,宋家人跑多次没有效果,他去一发狠人家立马就办了,现实中显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况且以雷东宝这样梁山好汉李魁式的性格,何以会赢得林黛玉式的宋运萍的爱情。还有杨巡的精明近乎于侥幸。程开颜的痴情、梁思申的精灵也似乎是无依可托的意念人物。

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脱离现实,没有也不可能写出人物丰富的情感性格,导致扁平化人物形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以政治标准而不是以艺术标准指导创作,使其作品难以脱离概念化模式,不能让读者获得真情实感。

最后,该剧力图揭示宏大主题,然则坠入个体狭窠。

有人将《大江大河》与《平凡的世界》相比,那是对路遥的污蔑。《平凡的世界》虽则也有乡下人为了改变命运的奋斗,但至少还遗存了高贵的理想精神。而在《大江大河》里,无论是宋运辉,还是雷东宝、杨巡,他们奋斗的目的除了出人头地和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没有别的什么东西。

剧始的恢复高考,本意是要表达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然而40年后的今天,阶层固化的现实无情地告诉人们,知识改变的只是那些少数正碰上好机遇的人。

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所代表的国有、集体、民营经济,经40年发展变迁,有的在改革中沉沦、没落,有的则兴起、壮大。恰恰与我们现实中的农村、国企、民企现状相对应,无须在此细述。

经过大江大河淘尽,多少兴衰、多少沉浮!眼看着在浪滔激流下有的精英成功了,有的失败了,而在精英脚下的无数底层民众,他们却失去了话语能力。

今天,当个人奋斗的号角不再成为吸引年轻人的迷药,纵有大江大河的奔泻也无法把失望的人们带向远方。

所以,即便表面上做出大江大河的气势,内核里还是“小时代”的狭窠。

该剧中虽则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有所批判,但正如论者指出的,其遵循的是“大肯定下有小批判”原则,甚或小批判是为了更好的大肯定。

因此这样的意图下,我们就自然不能苛求作者把其眼光投向大江大河底下无尽的泥沙,然而无数背井离乡的农民、无数下岗失业的工人,尽管他们被大江大河裹挟掩藏,但也正是他们托起那奔腾不息的希望所在。

2019年2月12日

注释:

[1] 酣高楼:《大江大河》:雷东宝嘴中的“平均主义”,因何被程开颜打脸?,红歌会网,2019年1月5日

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wenyi/201812/18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