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一三五)

2020-2-22 08:41|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2528| 评论: 0|原作者: 泼墨梧桐

摘要: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中国兵们明里暗里地就把这戒律给破了。破出来个“冷枪冷炮运动”—— 也叫狙击手活动。 口号是:“让敌人低下头来!”5月间,第四十军接替第六十四军阵地,担任第一线防务。 

这个时间段,也就是1952年底到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开始之前,其实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冷枪冷炮运动。关于冷枪冷炮运动,天涯上有个帖子写的非常到位,我就偷个懒转过来了

————————————————————————————

由于“联合国军”的空中和炮兵、装甲优势可供依仗,所以在不打大仗的两军阵前也格外骄狂。他们受不了地堡里的阴冷潮湿,就三五成群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甚至跑到两军阵地之间的河沟里脱得赤条条地洗澡,故意拍打着胸毛以显示其膘悍强健。  

更有甚者,还把一些穿红着绿的韩国姑娘带到阵地上,跳舞唱歌,打情骂俏。  

简直把这儿当成夏威夷和日本了。  

这还不算。  

欺负中国军队没有飞机,炮火也有限,“联合国军”的坦克就明目张胆地开到最前沿的阵地上,你敢打他一枪,他就还你一炮,反应极快,准确凶猛。他们的机枪和大炮也对准中国军队的阵地,不时地寻找可供发泄的目标,一有风吹草动,就狂轰滥炸一番。  

反正他们有的是钢铁,不扔白不扔。  

为避免招致无谓损失,尽快完成第一线坑道防御体系的建设,许多部队曾一度给前沿部队规定了不主动惹事的戒律,把“不随意开枪”作为了一条纪律。  

这就注定迟早要生出是非来了。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中国兵们明里暗里地就把这戒律给破了。  

破出来个“冷枪冷炮运动”——也叫狙击手活动。  

口号是:“让敌人低下头来!”5月间,第四十军接替第六十四军阵地,担任第一线防务。  

驻守黄鸡山前沿的第三五五团第九连有个副连长叫徐世祯,是个出了名的二杆子楞头青,看见阵地前的英国兵那么肆无忌惮,觉得实在咽不下口气,决定犯回纪律出口恶气。  

一天,他脱光膀子把满身涂上黄泥,提着一支水连珠步枪,悄悄地潜入黄鸡山二号阵地的山腿,瞅着最近的115.7和165高地,看着英国兵出来就偷偷地瞄准开火。  

英军官兵毫无戒备,连连被他打倒了几个,还找不着打人的人在哪儿,只好盲目向中国军队阵地开炮。  

徐世祯心说咱打从干了正规军,还从没正经操练过麻雀战呢,日本鬼子是鬼子,美国鬼子也是鬼子,英国鬼子还是鬼子,都是鬼子,咱就用对付鬼子的老办法对付。反正今儿个打一枪是犯纪律,打两枪也是犯纪律,干脆咱就撒欢打个够吧,到时挨个处分也不算冤枉。  

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折腾了一个下午的麻雀战。

有六七个英军官兵成了他枪下的麻雀。  

回到阵地,他也不麻烦别人,大不咧咧地就给营长打电话:“营长呀,我是徐世祯哪!我向你检讨我今天犯纪律……”  

讲完了还特别声明:“这件事我个人负责,与连长指导员可无关呀!”“你个楞头青,真是乱弹琴!”  

营长骂道。  

毕竟这是件大事,营长又报告了团长。  

没想到团长很重视,立即派参谋打电话来调查,详详细细地问了徐世祯私自出去打冷枪的情况和经过。  

这下徐世祯心里有点发毛啦。  

团里是不是要揪住不放呀,大概不撤职罢官也得来个通报批评吧?这也罢了,千万别是蹲禁闭呀,那可就太难受了。  

他硬着头皮等着发落。  

没想到,团里既没有撤他的职,也没通他的报。而是很快指示前沿连队,选拔少数射击准确的神枪手,隐蔽埋伏在前沿阵地上,灵活机动地狙击敌人。  

哇,这么说我还该受表扬了!  

不过徐世祯没敢去想什么表扬不表扬的事儿,能将功补过就不错了。  

很快,冷枪运动在黄鸡山前沿开展起来。  

第二排副排长陈思广率领本排的优秀射手们寻机射击,10多天打死11个英军士兵。大家一看这活儿很过瘾,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打活靶。  

敌人出来晒太阳,打!修工事,打!吃饭,打!  

敌机轰炸时,敌人出来看热闹,打!  

出来拉屎撒尿,打!……  

那会儿人们还总结了不少经验:洗澡的,脱下一条裤子再打;拉屎的,蹲下再打;坐汽车的,上坡转弯再打。……  

七打八打,把敌人帽子打飞了,啤酒瓶打碎了。  

把敌人也打怕了。  

消灭一个,战士们就往罐头盒里放一粒豆子。  

白天放豆子,晚上回到坑道就数豆子,打死5个以上的报功,打死15个以上的评狙击模范。那会儿计算战果也很严格,打倒后15分钟没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两个以上的战友证明。  

三打两打,就打得对面英军阵地见不到英国兵的影儿了。  

音乐也停了,灯也灭了,军官不敢到前沿来,士兵躲在掩蔽部不敢出来,大小便只能拉在罐头盒里往外扔。  

这也不行,中国兵们夜里也打,子弹常常从枪眼里飞进来。  

一次一个班长带着一个战斗小组去偷袭敌人一个阵地,冲进地堡一看,地上是一滩滩血,只有一个美国兵把枪口对准枪眼,自己却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  

这还能打仗?  

被俘的美英军官兵们都说,他们阵地上最流行的话就是:“低下头来!”  

都是从土八路过来的中国官兵操练这个当然毫无问题。  

第一线部队几乎都如法炮制,很快就成为一种普遍的、有组织的群众运动——说是群众运动那真是一点不含糊,因为连勤杂人员都渗和进了这种过枪瘾打活靶的好事儿。  

第六十八军第二0四师第六一0团第八连有个炊事员叫庞子龙,本职工作给狙击手们送饭。这位伙头军在阵地上来来去去地看人家打得痛快很是眼热,就说我也来打两枪试试,结果一打就收不了手,3个月内一人冷枪毙敌54名,打出了瘾头打出了名声也打成了英雄。  

伙头军成了“阵地猎手”。  

笔者听当年的志愿军大叔们说,那会儿中国军队根本不怎么搞射击训练,班长排长连长直接就把新兵蛋子们带到前沿,现场指点着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怎么打上山的,怎么打下山的,夜间射击有些什么要领,……等等等等。  

然后说你们自己挑两个目标打打试试。  

结果当然是练了兵长了本事有了战果还有成就感。  

第十五军有个统计,开展狙击活动前,一个老兵平均要用9.4发子弹、一个新兵平均要用12.9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而3个月“冷枪冷炮”下来,一个老兵平均1.2发子弹、一个新兵平均6发子弹就能消灭一个敌人。  

真是又划算又省事儿又风光。  

很多新战士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打成了英雄。  

据第十二军统计,从1952年7月下旬到10月底,第十二军全军狙击歼敌2 506名,消耗步枪子弹5 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对100米内目标射击命中率普遍达到80%。  

狙击活动就这样栽陪出了千千万万个神枪手。  

这种战法乍一看油水很小,但架不住天天如此。一天两三个,一天两三个,日积月累,战果就相当可观了。甚至超出了激烈战斗的时期。几个月过去后,算起账来,一个人打死打伤数十个敌人的战士不在少数,象打响出国第一仗的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三五四团,3个月下来,就有好几个班的冷枪杀敌战果达到数百名。第六十七军第二0二师在两个半月中,冷枪冷炮毙伤的敌人就近4 000名,占全师两个半月防御作战歼敌总数的80%。第二0三师在第六十八军处于落后位置,3个半月下来,也有1 700余名的入账。  

中国军队的战士们都说:“打活靶这个活儿真不赖,虽说是零打碎敲,却是一本万利。”  

这就叫“积小胜为大胜”。  

其实这很难说是第四十军部队的首创,因为任何一支中国军队都不会长期容忍敌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而志愿军总部早在1951年初就对各兵团各军发出过战术指示:  

在与敌对峙中,对敌之小群及一般目标,每日指定值班的轻重机枪不失时机地寻求射击,对于单个目标,也应组织以班的特等射手,专门寻求射击目标,这将给敌甚大杀伤。  

在1952年1月至2月间,第六十五军第五八五团第二营的狙击手们就曾用750发子弹,消灭了83个敌人。  

但是狙击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性的立功运动,还是在第一线坑道工事基本完成以后,因为坑道工事的形成为狙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敌人的报复炮火的威胁因此而大大得到了缓解。  

到了这个时期,几乎每支部队都开展了群众性的冷枪运动,几乎每支部队都能从队列中提溜出一长串的神枪手。  

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第十五军守备的五圣山地区狙击活动也很热闹。  

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守备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9个月冷枪歼敌达3 558人,而全军歼敌19 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造成的。  

而同时期的第十五军仅伤亡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  

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要知道,一次大型演习也可能要伤亡三五十个人哪。  

这才是真正的“零敲牛皮糖”。  

难怪后来“联合国军”官兵给537.7高地北山阵地起了个名字:——狙击兵岭。  

第十五军宣传科长钱抵千为冷枪活动写了一首歌,唱得很红:  

冷枪战,冷枪战。  

打得敌人不敢动弹;  

今天俩,明天仨,  

加起来就是个歼灭战。  

嗨,大家来开展冷枪战,  

管叫鬼子早完蛋。  

一位名叫蒋中清的战士写的一首“塔诗”更扑实,更精彩:  

打  

冷枪  

要提倡  

这个战术  

真正叫吃香  

代价小胜利大  

这是敌人致命伤  

射手找好隐蔽位置  

射击之前先把子弹装  

注意敌人活动眼看四方  

发现情况沉住气不要发慌  

先瞄好准到有效射程再放枪  

一枪撂倒一个两枪撂倒它一双  

你也打我也打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为了世界和平坚决把侵略者消灭光  

许多年后人们读到它,都还能嗅到那股消磨不掉的战斗气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3:53 , Processed in 0.01096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